你们每一个修行者一定要修持无为法,什么叫无为法呢?无论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,远离贪欲才是修行的根本,大家要仔细思量聆听——你们应当常常为他人开示佛法,致力于佛法的弘扬。你们无论在哪里都要做到两件事:第一件事就是演说佛法,另外一件事就是在无话可说的时候保持沉默,而不要去说那些与世俗相应的话。你们不要看不起沉默,善于保持沉默的人能够获得莫大利益。你们一定要把贪欲、嗔恚、愚痴和烦恼,得以彻底断除干净而永不复发,这就是无为法。而要通达无为法,只有勤加修持,把持正道才会实现,同时要保持心性,如如不动,安住在无我的境界,远离三界的火坑,同时必须精进修行八正道,才能达到彼岸。


如果修行者,对六根没有成就的话,他依然是凡夫。如果佛弟子没有成就六根,那么他修行一定是很懒散、很懈怠。如果佛弟子已经成就了,对佛陀正法有坚固不坏之信念,已经圆满成就了圣戒的奉持,但他不能升起积极向上的信念,不能寻求合适的地方进行禅修,也不发愿出离三界。由于无法体会到修行正法所带来的喜乐,故而欢喜之心也就无从生起;欢喜之心不生,身心自然无法祥和喜乐;身心不得安宁,这痛苦的感觉升起,内心就会随之更加不得安宁;内心不得安宁,就是佛弟子修行懒散、懈怠和放纵心事,任性妄为的后果。


如果佛弟子能够建立起对佛法僧三宝的绝对信心,圆满成就了圣戒的奉持,但内心还不知足,还有欲望,应该发愿出离生死的苦海,不再轮回,于是他时刻都想办法去禅修,如此一来就能体会到修行正法的快乐和欢喜,身心自然祥和,快乐感受也就升起,随之心神安定。只要修行能够达到心神安定的程度,就可以说明这位修行者的修行是精进的,不曾放纵内心的欲念,严格按照佛陀的开示,依靠佛陀的教理和对圣戒的奉持,并对佛法僧三宝建立起了坚固不坏的信心。


佛陀觉悟世间的一切真相,悉知世间的一切真相,知道世界所有的形成与毁灭,也处处都会开示给世人他所修持的离苦得乐的正确方法,能够被具足真知真觉的智者所证实,都绝对符合其真理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自从佛陀在菩提树下功德圆满成就佛果开始,到证入涅槃之前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,不虚假,不离真相,知见也并非颠倒,句句皆是真理。

要说有人中狮子,那一定是佛陀。这又是为什么呢?因为佛陀是清净无染、梵行的圆满者,他处处开示,世间所有有情众生都不能够提出任何异议和不同观点。

注释:
人中狮子
——象狮子是兽中之王那样。比喻才能出众的、绝无仅有的、人间稀有的人才。
出自《释氏要览》:天竺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天才特拔,诸国独步,内外综博,无籍不练,世人咸曰人中狮子。


佛陀拥有至高无上的清凉境界,使有缘众生不会有烦恼和躁动,带给众生真实不虚的大利益。佛陀作为世间智慧之源,能够解开导致生死轮回的一切束缚,除尽导致沉沦苦海的一切业力,进而从生死苦海中彻底解脱出来。无论是三界中的天人,还是世人,只要能够皈命顶礼在福德智慧如同虚空之海无边无际的如来足下,世间所有鬼神都会尊重这位皈命者,就算是临近死亡的人,若能归命在佛陀座下,也会安住在极乐境界之中,最终没有任何障碍地从生死苦海中解脱出来。所以修行者应当远离尘世,将快乐安住在禅定之中,以自信光明安住内心。如果心中无佛的话,就必定会失去理性,并深陷忧愁悲伤之中,从而深陷地狱,饱受痛苦煎熬。

注释:
清凉境界
——佛经所说的“清凉”,主要是与世俗的烦恼相对应的。佛教认为烦恼是热毒,是由于过多的欲望和杂念所造成的,而佛法则可以止息热恼,令得安适,故称清凉。
入清凉境,生欢喜心。只有淡出烦恼,淡出五欲六尘,才能达到佛菩萨的清凉境界。